混合液懸浮固體濃度
簡稱MLSS,又稱污泥濃度,指曝氣池中污水和活性污泥混合后的混合液懸浮固體數量。單位:mg/L。
MLSS=Ma+Me+Mi+Mii
Ma--具有代謝功能活性的微生物群體;
Me--微生物(主要是細菌)內源代謝、自身氧化的殘留物;
Mi --吸附在污泥絮體上不能被微生物所降解的有機物;
Mii--由污水挾入的無機物質。
混合液揮發性懸浮固體
簡稱MLVSS,混合液活性污泥中有機性固體物質部分的濃度。較好的表示了活性污泥微生物的數量。
MLVSS=Ma+Me+Mi。
MLVSS與MLSS的比值以f表示,即f=MLVSS/MLSS
在一般情況下,f值比較固定,對生活污水,f值為0.75左右。以生活污水為主體的城市污水也同此值。
污泥沉降比
簡稱SV30,又稱30min沉降率。
混合液在量筒內靜置30min后所形成沉淀污泥的容積占原混合液容積的百分率,以%表示。
一般曝氣池中SV30為15%-30%。污泥沉降比反應曝氣池正常運行時的污泥量,用以控制剩余污泥的排放,還能及時反應污泥膨脹等異常情況。
污泥體積指數
簡稱SVI,曝氣池出口處的混合液,在經過30min靜沉后,每g干污泥所形成的沉淀污泥所占的容積,以mL計。
污泥容積指數的計算式為:SVI= 混合液(1L)30min靜沉形成的活性污泥容積(mL)/混合液(1L)中懸浮固體干重(g)=(SV(mL/L))/(MLSS(g/L))
SVI的表示單位為mL/g,習慣上只稱數字,而把單位略去。
SVI一般在50-150左右,SVI值過低,說明泥粒細小緊密,無機物多,缺乏活性和吸附能力;SVI值過高,說明污泥難于沉降分離。
污泥密度指數
簡稱SDI,100ml混合液靜置30分鐘后所含活性污泥的克數,單位為g/ml。
污泥齡
簡稱SRT,是指在反應系統內,微生物從其生成到排出系統的平均停留時間,也就是反應系統內的微生物全部更新一次所需的時間。
從工程上說,在穩定條件下,就是曝氣池中工作著的活性污泥總量與每日排放的剩余污泥數量的比θc。
泥齡TS是活性污泥在曝氣池中的平均停留時間,即
TS=曝氣池中的活性污泥量/每天從曝氣池系統排出的剩余污泥量
TS=(X*VT)/(QS*XR+Q*XE)
式中TS:泥齡
X:曝氣池中的活性污泥濃度,即MLSS,kg/m3
池中的活性污泥濃度,即MLSS,kg/m3
VT:曝氣池總體積,m3
QS:每天排出的剩余污泥體積,m3/d
XR:剩余污泥濃度,kg/m3
Q:設計污水流量,m3/d
XE:二沉池出水的懸浮固體濃度,kg/m3
污泥齡和污泥負荷有關,污泥負荷低時,有機物大部分被完全氧化為二氧化碳和水,只有少部分用于合成微生物菌體,所以剩余污泥量少,污泥齡較長。當有機負荷高時,污泥合成較快,剩余污泥量大,污泥齡較短。